薪火相传共筑科研梦想
——新入职教师与强基学子成长对话会圆满举行
【薪火相传·共话成长】
4月3日上午,“生科新锐薪火相传”主题见面会在生命科学楼2号楼1017会议室温情启幕。本次活动由高俊霞老师主持,特邀张健、焦建宇、葛永、王丽邱四位新入职青年教师作为主讲嘉宾,与2022级和2024级强基班学子围坐畅谈,围绕“科研探索与职业发展”主题展开深度对话,为强基学子点亮科研明灯。

【师者风范·科研领航】

张健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生物多样性、生物地理学、生态信息学、大数据生态学、保护生态学
张健老师团队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目的,以生态信息学为手段,探究濒危物种的分布情况和共存机制,并评估它们可能受到的威胁,以制定相应保护措施。他以一句名言“没有观世界,何来世界观”阐释了实地科考工作对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性。张老师多彩的科考经历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无限向往。

焦建宇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微生物资源与生态
会议上,焦建宇老师以“‘热’火朝天,展望‘微’来”为题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的科研方向。焦老师长期从事极端环境微生物资源、生态功能与适应性进化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他在宏基因组、宏转录组和培养组等多组学技术,以及微生物菌株定向分离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经验。
葛永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固有免疫应答与调控
葛永老师团队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巨噬细胞异质性和可塑性建立中的转录后调控机制,并致力于探究这些机制对于感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免疫疾病进展的影响。
王丽邱副教授的研究方向是免疫与衰老,她的团队主要探究固有免疫调控与疾病关联性,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点和治疗策略。
【师生对话·解惑明志】
在热烈的互动环节,强基学子就学业发展与职业规划积极提问:
22级宁显浩同学关注到:“在大数据时代,编程能力是否成为科研必备技能?老师们对学生在‘干实验’与‘湿实验’方面的能力期望如何?”
张健老师和焦建宇老师强调:“科研本无学科藩篱,本没有干、湿实验之分,做实验的目的是解决科学问题。解决科学问题需要融会贯通。既要夯实实验技能,也要拥抱新技术,更要培养跨学科合作意识。”
22级赵家烨同学道出心中困惑:“漫长的科研之路该如何坚持?面对就业压力该如何抉择?”
老师们以亲身经历暖心回应:“数十年的科研生涯看似漫长实则弹指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重要的是保持探索热情。对年轻人来说,人生的容错率很高,同学们不妨放下焦虑,把目光投向当下,在不同的科研方向上不断探索,寻觅一个自己最热爱的方向深耕下去,相信最终一定能开花结果。即使最终发现自己并不适合科研也无妨,人生充满可能,无论选择学术道路还是其他领域,只要专注当下、深耕所爱,终会收获精彩。”
【薪火相传·未来可期】
两个小时的深入交流,老师们以渊博学识和人生智慧为强基学子拨云见日。相信这场充满温度的对话必将激励青年学子以更坚定的步伐投身科研,在生命科学的星辰大海中扬帆远航,续写新时代的科研华章!